專家評論

2018-08-10
【經濟日報】麥價從供給側起航
正當中美貿易摩擦越演越烈之際,環球經濟前景更趨迷糊,原材料價格被受打擊及下滑,但在過去的數個月,這個理論在谷粮類商品身上好像沒有什麼作用,上周論及的玉米正沿10天均線稍稍走近400美仙;鄰廂的小麥價更在周初出現列口高升,顯然巿場出現相當利好的訊息,或助麥價在未來一段日子續展翅高飛,過去一個月近兩成的升幅,或許只是升浪的前奏。
回望年內有關小麥的訊息和價格走勢,可見麥價在年初已擺脫弱勢,站穩450美仙牛熊分界之上,至今貼近600美仙,半年間有近三成的升幅,表現純對可人,動力主要來自供吸側的不利訊息,先有年初南美巴西和阿根庭因旱燥産收大減,把麥價推上500美仙,惟因春耕時北半球播種小麥的面積和景況尚理想,加上中美貿戰等訊息,使麥價出現調整。可惜,惡劣的天氣並沒有放過北半球,旱燥和失常的氣象先後拜會俄羅斯、烏克蘭、法國、德國和英國等小麥生産國,使本年可望收獲的小麥在質和量兩方面均大幅下降,據戰略谷物估計,黑海地區的俄國小麥産量或較去年的8570萬噸峰值大減18%至不足7000萬噸;烏國的降幅雖較俄略少一點的16%,但其預産量已降至不足2300萬噸,使黑海區小麥的出口能力大打拆扣;正值熱氣騰騰的歐洲,除見西班牙、葡萄牙氣溫高逾40%,法國、德國和英國也不見得好受,炎熱的氣候正加劇歐洲田野的旱情,使小麥的産量進一步受壓,分析機構戰略谷物預計法國産量降至3320萬噸左右、德國和英國也先後把産量預測下修,歐盟28國總産量或降至1.4億噸,約較去年産量少5%。
 
綜合上述數據,本年度環球小麥産量減幅相對巨大,直接驅使巿場對小麥供不應求的産生憂慮,受限於谷粮每年有限的生産條件,下一番改善小麥供應的數據,須待至南美新一季小麥的生産,現時巿場只能依賴過去數年的庫存應巿,即使需求維持在巿場估算約7.39億噸,國際谷物理事會仍預期全球小麥期未庫存將挫至2.47億噸,有力推動麥價穩步上揚;如非貿戰等因素使經濟活力受抑及提振美匯,麥價上行的空間或較這刻還要利害。
 
 
 
(本文摘錄自經濟日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