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pert Commentary

2018-02-15
【Hong Kong Economic Times】Opportunity To Buy Bean (Chinese Only)
農曆年假前,港股及環球金融巿場總算找到一息安穩,從上周的股債大波動中恢復過來,雖然通脹的陰霾未見消退,巿場仍很關注各地消費物價的變化,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仍處2.8%之上,惟歷經大幅的波動後,巿場對通脹和息率上升等風險已有更充份的探討,債巿一息走動帶來的沖擊已略見改善,諸位可望於農曆年期間放下緊繃的神經,與親友歡渡春節,祝願諸位身體健康,財源廣進。
 
在商品巿場,上周巿場的震盪主要損害了油價,迫其退至60美元以下,但對基本金屬類和軟商品等的影響則甚微,谷粮類中的玉米和小麥更是穩步上揚,位處橫行區的大豆則是我行我素,三者價格全數站於200和250天長期均線之上,技術上逞現優勢,故本周筆者選來橫行的豆價,試看其外觀內因是否值得投資者押注。
 
宏觀上,環球經濟按年改善,供求關係日益有利於各商品價格,惟此等變化過去幾年主要惠及工業金屬及能源類商品,谷粮類因連年的豐收,環球庫存高企未見惠及,至本年度方見玉米和小麥預期供應減少,庫存有望下降推動兩者價格上升;大豆的情況則較兩隊友要差,主因玉米和小麥價格低迷,驅使農戶播種大豆等收益較高的農作物,按美農業部的估算,美國、巴西和阿根庭三大主要出口國,僅有阿國因天氣問題出現下降,美、巴兩國種植面積仍在上升,全球大豆供應或達3.48億噸,與去年的3.5億噸相若,高企的庫存僅靠每年新增約1.2億蒲式耳的需求來消耗,前路可說遙遙無期,故此豆價現時欠缺躍升的因素。
 
那麼為何豆價沒有下探?這可說是偏軟的美匯,氣候因素和累升不少的原油價格之功;美匯的下滑使南美巴西和阿根庭豆價相對上升,美豆更見吸引,使訂單重回北美,有利於美豆價前景;不利的天氣條件則見於第三大出口國阿根庭,使其本年度預産量下調至5000萬噸左右,正好沖銷了北美和巴西的增産;至於原油價格的上漲,不是讓大豆油的新能源功能更好的發揮嗎? 在考慮及上述各因素,筆者認為豆價偏低時看漲的勝算還是較高的,否則投資基金也不會在近周快快手的把大豆期貨期權淨短倉降低。
 
 
 
 
(本文摘錄自經濟日報)